甘肃白银:擦亮信用“金名片”,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 :2025-02-26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甘肃白银区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润泽着这片土地,营造出了诚实守信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政策引领,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白银区制定并不断完善《白银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促进各部门紧密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构建起协同联动的高效工作格局。
依托白银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交通、住建、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多领域信用数据。各数据在平台上实现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筑牢根基。截至目前,已归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43万余条,为信用评价和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政务诚信,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
白银区真抓实干,常态化开展公务员诚信教育,对每一位公务员信用记录严格核查,确保公职人员诚信履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机制全面建立,借助信用平台实现线上监测,让合同履约全程透明。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网上服务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信用治理机制日益健全。
积极推行“诚信+服务”,创新信用审批模式,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省时省力。开展“信用+评价”,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实现全覆盖,“12345”便民服务热线高效运转。
商务诚信,激发市场活力新动能
白银区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核心载体,高标准推进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工作,为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让资金“活水”畅流市场,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等关键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信用激励措施,创新性地拓展“信易+”应用场景,真正做到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在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优惠,切实增强了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信用宣传与修复,通过宣传诚信典型案例,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引导失信企业主动整改、重塑信用。在市场监管领域,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守信企业检查频次减少29.7%,督促、指导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354户,对117家失信企业实施了联合惩戒。
社会诚信,营造人人守信良好风尚
白银区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宣传主阵地,通过滚屏播放、发放宣传彩页、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诚信知识,让诚信之花在政务服务窗口绽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为有力抓手,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牢诚信思想理念,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人人守信的工作生活环境。
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诚信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信用体系专题培训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知识普及宣传,促进规范市场秩序。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诚信宣传活动50余场次,覆盖人群达11万人次。
执法公信,守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
白银区积极健全便利高效诉讼服务,开通中小微企业立案“绿色通道”,对涉中小微企业诉讼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立案,减少因诉讼时间过长造成的企业损失。灵活运用查封、扣押等措施,采用审慎保全方式,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截至目前,共受理涉企案件1705件,审结1699件,结案标的20.048亿元。
对诚信缺失问题,加大治理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失信行为,进一步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市场环境。白银区司法局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律师执业操守,完善律师执业档案,组织律师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促进律师依法规范执业,全力维护司法公信。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今后工作中,白银区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全力擦亮信用“金名片”,激活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