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江苏宿迁)官方网站!今天是:
登录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信用中国(江苏宿迁)

cxsq.suqian.gov.cn

浙江温州:“信用+应用场景”花开遍地 信用温州开启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23-08-10 来源 :信用宿迁 访问次数 :

8月8日,温州迎来了第22个诚信日。

从1987年8月8日的“武林门之火”到2002年8月8日的率全国之先设立首个地方诚信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温州屡经“诚信风雨洗礼”,也于危机中不断蜕变重生,把信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在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示范创建等信用建设历程中铸就了讲诚信的金字招牌。 

“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这一口号与信念经二十多年“信用温州”建设持之以恒的夯实、加固,早已融入每个温州人的骨髓与血脉。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如同守护生命线一般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伴随着信用立法的不断完善、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应用场景的创新拓展,“诚信”已经渗透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同呼吸一般寻常与不可或缺。

这是新时代里“信用温州升级版”为我们开启的新篇章。 

数字化助力 无形信用“有形显现”

信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龙湾区万顺社区的居民感触特别深刻。“信用,就是连接我们邻里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家住江锦家园的张女士说。位于龙湾中心区的万顺社区,因为“信用+社区治理”试点带来的信用积分系统,正在重塑邻里关系与社区志愿活动的新活力。

借助数字化改革,构建社区居民信用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推行社区信用积分。参与社区活动、睦邻互动、提供志愿服务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有排名,也可在“信用商城”核销兑换物资。在形式多样的信用积分活动引导下,“躲进自家成一统”的都市淡漠邻里关系快速被打破,社区生活又热闹了起来。总户数万余户的万顺社区,如今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他们组建的近50支志愿者队以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融入于社区治理。

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信用场景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今天的温州,从社区到社会,诚信都已经成为连接起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纽带。

当你走进鹿城区的农贸市场,摊位前扫一扫二维码,可以查看蔬菜、肉类等各种食品的检测、溯源信息,可以了解经营者相关的诚信评价——这背后,是鹿城“未来农贸”平台整合全区32家农贸市场、2400多家经营户数据,进行信用分类、动态管理带来的食安保障。

修理汽车时,你所选择的汽修厂若是“汽修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则其在信息公开、服务品质乃至售后保障上都会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各部门的办事窗口,有“信易批”——信用良好的办事对象可以享受“容缺受理”、加快办理等激励;申请贷款,有“信易贷”,可以将企业的依法纳税的信用转化成为“融资信用”,全市已有4万多户企业通过此项服务累计获得贷款金额近320亿元。

就连找工作,也要经历信用追溯的环节——我市人社部门推出的“信用就业”数字平台,可同时接受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溯源查询,推出后大受欢迎,避免了许多就业纠纷。

自200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迈出信用信息化、数字化第一步以来,“信用温州”的数字化不断迭代升级,如今已形成市县共建、全面覆盖的公共信用网络。近年来随着“信用+”试点的持续推进,无形的信用所起的作用在生活中不仅越来越“显现”,甚至还可以“变现”。

打开你的“浙里办”,搜索“瓯江分”,你会惊喜地发现,如今你的信用积分已经可以在图书借阅、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以及消费购物等方方面面为你带来实惠和便利。

信用入法 让“守信”成为一道防火墙

让守信者处处享受便利,令失信者头顶利剑高悬、寸步难行。升级版的信用温州以“信用+奖惩”为重点,构筑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组织和制度体系,“信用条款”在各类行业性法规、条例中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

今年1月1日,全国首部专项规范生态环境服务机构工作行为的设区市地方性法规《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在这一新条例中,利用信用评价进行监管被明确提出:根据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规范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违法风险监测预警,实现分类、精准监管。

2022年8月,市政务服务局印发《温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代理机构场内执业行为评价办法》,同样也是率全国之先提出,建立针对招标代理从业人员的评价制度,将信用变成了一种准入的资质。该办法施行以来,已有数十家投标企业因为失信而被否决资格。

据了解,近些年来,温州市已在十多个行业领域地方性法规中植入信用条款,累计制定出台了60余个信用管理政策文件。

市发展改革委信用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温州市社会信用条例》的立法工作,争取形成一部高质量地方性法规,为有效推进我市信用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信用助力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从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到企业恢复正常经营、银行再次给予贷款授信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龙湾经历过破产重整的医药器械企业负责人回忆起企业“涅槃重生”的过程,至今感恩不已。

这一速度,得益于温州市“立体式信用修复体系”的打造,也受益于我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省市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在多方合力之下,昔日让企业主们头疼不已的信用修复工作如今正向着“一次也不用跑”高效挺进。

近年来,在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过程中,“信用温州”建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中小企业融资是老大难问题,以信用建设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引来了大批的金融活水。“指数贷”、税易贷等金融产品是近年来全市各大金融机构力推的新项目——把税收信用、科创投入指数转换成为银行授信的依据。仅2022年,全市就有4.06万户企业通过该平台获得254.6亿元的授信金额,累计贷款金额已达319.34亿元。强化政银合作、用好信用数据,“整园授信”、“整会授信”等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金融支持层出不穷。

“我们通过网上办理,3天就拿到了以前一个多月才能等到的许可证,这省下来的一个月,换成销售额就好几百万元。”苍南一家印刷企业负责人金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办理的“印刷经营许可证”,因为我市施行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流程大幅缩短,企业因此在抢订单方面明显受益。近年来,信用建设数字化改革的成效也大大推进了行政审批改革的不断深化。试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创建无证明城市、推广“互联网+审批”模式……我市以信用建设提升市民与企业办事效率成效显著。

目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全国80个城市营商环境测评、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温州均处于优秀等次。